English

胡昭程活在人们心中

2001-03-03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唐湘岳 杜弋鹏 蔡闯 我有话说

座无虚席的礼堂,两三千人长时间地鼓掌,掌声经久不息,无数行热泪涔涔滚落。这是2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胡昭程事迹报告会”上发生的事。报告会一结束,人们便涌向主席台,争着抢着要求“到我们那里去讲一场!”“给我们安排一场!”……

穷县可以办先进的教育

不寻常的常委会

许多人说,胡昭程是为桂东县老百姓累死的。

一个教育局长,谈得上“为桂东老百姓累死”吗?

桂东是湖南省海拔最高的县,18个乡镇散落在起伏的山岭间。山把人的眼界笼住了,把人的脚步锁住了。桂东始终没摘掉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10年前,桂东县连续几年在高考中剃光头。一位老师说,山里的孩子,考上县里的高中,就像城里的学生考上了北大清华。至今,桂东走出的大学生仍对当初接到高校录取通知书,县长致电,乡长张榜的风光情景历历在目。走在弯曲的山路上,目睹令人心酸的贫困景象,一个人,没有山一样的痴情,山一般的坚韧,决不会来这里办教育,何况是现代化的教育事业。

桂东县大塘乡船塘村一个贫困户的家。破房子,破衣裳,破凳子……墙壁遍布缝隙,透过缝隙,能瞅见外边的鸡在刨食……

主人叫黄宝贵,为迎接我们,小小的餐桌上摆上了瓜子和茶水。他叹息一声,说:“我的肩只有这么宽,只能担当这么点责任了。”

黄家的日子已有好转,能够想办法交得起孩子的学费了。去年,两个孩子因为交不起学费只好辍学。黄家离学校很近,每当上课铃声传来,大人孩子就像揪心一样难受,孩子们只能含着泪读旧课本。一天,正读着旧课本,几个人进了家门,其中有位清瘦的“干部”,一边摸孩子的头一边劝黄宝贵:“要想办法让孩子读书才行,钱免一半,你自己出一半。”一句话,激动得两个孩子眼泪直往外流。这个人从自己的衣兜里掏出300元钱放在桌子上,算是给黄家交了费用的另一半。这个人就是胡昭程。

黄宝贵上过3年小学,他总结贫穷的最直接原因是“自己没有文化”。像黄宝贵这样的贫困户,在桂东县17万人口中有36000多人。

早在10年前,贫困这块石头就重重地砸在胡昭程的心上了,砸得他心疼。他深知,办好教育,让桂东脱贫,是桂东人的根本利益。

危房子,烂桌子,破凳子……一所学校十多个学生,挤在一个屋顶下同时上一到六年级的课,这样的学校怎能培养出改变桂东的人才?

胡昭程开始调查了,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办法在调查中产生了:把全县203所学校调整为107所,有限的经费集中起来使用,就有可能办出一流的学校。

据许多人回忆,县委常委会听取汇报前,胡昭程怕通不过,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做了大量准备。他知道,这个改变桂东未来的战略动作,关键在于变成县委的决心。

郴州市教委主任邓党雄当时是桂东县常委,他对那次会议记忆犹新。

减少近一半学校的话一出口,常委会立刻炸了。什么?要减少学校?减谁的?学校只能加强,不能减少……胡昭程沉默了。按理他应该避开这场争论,会后慢慢再做工作。但是,这是关系到桂东发展的大事,“会后”就迟了。10分钟后,胡昭程再次要求发言,话说得不急不躁,他一笔一笔算账:减少掉96所学校,可以省下4000多万元,把这些钱投入到剩下的学校去,可以事半功倍,就有可能办出发达地区那样的教育来。

没有教育理论,没有深刻的说教,只有实实在在的数字……桂东教育史上最大的调整方案通过了。

钱在人的头脑里

桂东教育向现代化迈进的万里长征,扎扎实实迈出去了第一步。

后面,要迈第二步,第三步……就要看迈得稳不稳,快不快,好不好。

首先是钱的问题,走这第二步,最少得投进1个亿才行。桂东县的财政收入每年3000万元,1亿元的教育投入,简直是天文数字。

胡昭程开始收集信息,他要从信息中找钱。听说世界银行设了项“义务教育工程”,他就千方百计去争取,十次二十次地去汇报,做工作,终于感动了“上帝”,贷给桂东1546万元。

他看到百姓对子女教育投入的积极性,就发动群众筹资、捐款办学,捐得3900万元。

发动别人捐,自己得带头捐,每所学校开工,胡昭程必到场捐款,到底捐了多少,已经记不清了。

桂东一中搬迁,缺口几百万元。

一天晚上,胡昭程找到桂东县主管教育的副书记,说:“有一个桂东老乡,在外省当国税局局长,听说很牵挂家乡的发展,我们去争取一下吧。”

一个局长一个书记,找到了那位老乡,给他汇报桂东的教育。老乡被感动了,带了几个私营企业家前来实地考察,看了学校,看了老师,看了孩子,胡昭程陪同寸步不离。吃饭前,客人用的筷子他都要先用开水烫一下,再摆到人家的碗上。私营企业家们的心热了,当场捐款160万元。

偶然得知香港“苗圃行动”官员到了临近的汝城县,胡昭程不请自到,平常不爱多说一句话的人请求安排发言。“苗圃行动”的官员们还从来没见过如此精通工作的教育局长。哪所学校学生没有教室上课,哪间教室墙壁开裂,哪个乡有几个孩子辍学在家……胡昭程讲的一清二楚,急迫的样子,真诚的言辞,打动了每一个在座的人。“苗圃行动”慷慨解囊,给桂东一个县598万元,建成“苗圃希望小学”29所。事后“苗圃行动”的负责人动情地说:“是胡局长的精神感动了我们。”

站实了,站高了,才能看得远

“伟人树”下建学校

2月15日,记者沿着胡昭程的足迹踏进大山深处。

山连着山,山靠着山。绿色连天接地不见尽头,空气中氤氲着春的气息。

山外青山楼外楼。青山是大自然亿万年造就的,楼却是近十年建设的。确实,在桂东,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美的环境还是学校,连乡政府之类权力机关都无法和学校相比。

草坪,花坛,石头……把每所学校点缀得让人看不够。每一个校园里都有影壁,上面贴着瓷砖烧制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大山深处的孩子,学校就是他们梦的开端。每一所学校都有图书馆、电教器材室、体育场,有些学校还有电视机、计算机。

一棵香樟树根须延伸几十米紧抱住一块巨石,然后扎扎实实扎进大地。据介绍,毛泽东当年在这棵树下躲避过敌人的搜查,当地人便称之为伟人树。新建的龙溪苗圃小学就建在树下。县教育局的同志介绍,这是胡昭程亲自选的址,其教育意义不言而喻。岂止这所学校,所有桂东学校,几乎都是胡昭程亲自选址亲自测量亲手参与建设的。这一“亲自”,就是100多所学校,教育局的同志讲,一所学校最少跑三至五回,加起来就是400多回,有的学校,何止几十回地跑。

照相机,录相机,笔记本

这是胡昭程出差时绝不离身的现代化“三件宝”。

谁的建筑好,谁的环境美,谁的办法先进,胡昭程就拍下来,记下来,然后带回来,参照修改提高后,变成桂东自己的好建筑,好环境,好办法。

这“三件宝”,是胡昭程思想解放的法宝。

思想解放了,穷县就可以办出先进的教育。胡昭程通过教育部,使桂东联系上北京清华大学附中,他们派有经验的教师来桂东传经,桂东派有业绩的教师去北京学习。到胡昭程去世前,桂东县派往北京的教师达600多人次,派往长沙学习的教师有800多名。每一次城里的教师离开桂东,胡昭程都要陪他们走上几个小时的山路,一直送到火车站。有一次,火车开走了,胡昭程也累得坐在铁道边站不起来。

就这样,最先进的文化信息被直接搬进桂东。

“我掏不出多少钱来,但是我可以掏出一颗心来”

没时间回家

妻子最大的心愿是和丈夫一起吃顿饭。但是,胡昭程却是一个没时间回家的人。

没时间回家,却有时间在过大年前驱车90多公里,再步行10公里羊肠山道,到一个叫彩洞的地方探望贫困教师郭大荣。冰天雪地,走得浑身冒汗,眉毛胡子结满白霜,他像老兄弟似地拉住郭大荣的手问:“年货准备好了吗?”残风冷雪,茅棚土灶,屋里连个像样的凳子都没有。胡昭程先送上教育局的一个红包,里面有100元钱,然后又掏出自己的钱包,拿出140元说:“给孩子买点过年礼物。”郭大荣感动得眼含热泪:老胡,下次再来,你就有凳子坐了。

140元,是胡昭程身上所有的钱了。他没有钱,买房子借了亲戚朋友2万多元。胡昭程有严重的胃病,医生要他少吃多餐,妻子每天晚上给他煮两个鸡蛋补充营养。有一天,胡昭程对妻子说:“以后不要再煮鸡蛋了,省下钱还债吧。”

这个没钱的人,无数次地捐了钱,学校落成他捐,辍学儿童他捐,教师生活困难他捐……他说:“我掏不出多少钱来,但是我可以掏出一颗心来。”

和局长吵架的人不误提拔不误评先进

郭子洋和胡局长大吵过一通。

当时讨论推行素质教育,郭子洋发言:“如果用会考的实考成绩来评价,要争先进也容易,我可以不让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或者让他们流失。”胡昭程打断郭子洋的话:“这种办学思想是错误的!”郭子洋不退缩,说:“指挥棒方向错了,就不要怪我们出错。”胡昭程首先平静下来,说:“正因为要完善各种机制,才来听取你们的意见嘛。我们教育工作者,绝不允许歧视排挤后进生。今后教育教学评价要与巩固率结合起来,每流失一个学生,就算多一个打零分的。”事后,有些人担心,郭子洋不会有“好果子”吃。

一年后,郭子洋竟吃上了“好果子”,被提拔为县二中校长。郭子洋长出了一口气,暗暗提醒自己,以后要尊重领导,不要再跟领导吵架。没想到,1999年8月,这个“炮筒子”老毛病又犯了。当时学校需扩大教学班数,师资却严重不足。他焦急万分,找到百忙中的胡局长,硬要他解决问题。胡昭程十分耐心,解释说:“编制已经定下来了,人员只有这么多,你自己去想办法吧。”郭子洋就顶了上去:“你讲得轻松,这种结构不合理又不是我造成的。你们造成的你们去收拾。”胡昭程终于火了:“怎么,让我们去收拾,你这个校长是做什么的?”“我不知做什么,也无法做什么,你另请高明吧!”第二天,胡昭程找到郭子洋,笑容满面地说:“子洋,我们办事,困难总是很多的,我相信,你是能克服任何困难的。”

按照教育局的布置,郭子洋顺利地进行学校内部体制改革,增加了4个教学班,没增加一个教工。

就是这样一个经常顶撞局长的人,却从来没吃“坏果子”。1999年,胡昭程亲自带人考察,推荐郭子洋为郴州市十佳校长,湖南省德育标兵。

郭子洋回忆起这段往事,感叹胡昭程宽广的胸怀,高尚的人格,他说:“做人做事就应该这样光明磊落,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蜡烛晚餐背后是“火线侦察”

1999年第二学期,城关完小的7名教师下到偏远的大塘乡全溪小学支教。让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是胡昭程想出的一个改造农村薄弱学校的办法,时间为一年一换。

10月的一天下午,胡昭程来了,听完课,说要和城区来的教师们一起吃顿晚饭。教师们好高兴,把能拿得出手的菜都摆在桌子上。

学校用的是农村的小水电,那天刚好停电,只好点起蜡烛,映照住7个盒子,里面盛着教师们从家里带来的干菜,辣椒,茄子干,豆角……有个教师问:“胡局长,吃得好吗?”局长答:“我吃起来好,你们吃起来就不好。”他解释说:“你看,满桌子全是干菜、咸菜,我从县城来的,吃这些菜可以换换口味,你们呢,天天吃,不行啊!”

哪里是吃晚饭,分明是“火线侦察”:吃不上绿色蔬菜,要从很远的地方一桶一桶打水,用电也没有保障。于是,局长请来村干部,安排了一块菜地给教师们种;拨款修了一个蓄水池,将山泉引进来;多次跑县电力部门,解决了用电问题。

人心都是肉长的,局长掏出心来给教师,教师们就掏出心来给孩子们。7名支教老师一天当两天三天用,到他们离开的时候,这个山区小学有了舞蹈班、书法班、广播站、图书室,素质教育彻底改变了全溪小学的面貌。

胡昭程把心血都耗尽在桂东的教育上。当他去世的消息传来时,桂东县的老师们做出了几百朵白花,戴在胸前去上课。一位远在北京的桂东学生,得知胡昭程去世,5分钟说不出话来,电话里只有一阵压抑的抽泣。

湖南山中二月,草木重欣。在胡昭程走过的山路旁,隐约校舍,清朗书声,胡昭程昔日不离手的图纸已变成了今天桂东山区全新的教育格局。他的名字,大山不会忘记。胡昭程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